2023年2月23日下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在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的支持下,举办了新一期“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学习科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次讲座主讲人为慕尼黑大学教学科学与教育心理学教授、学习科学中心主任弗兰克•费舍尔(Frank Fischer),他是学习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曾任慕尼黑大学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国际学习科学学会主席,美国教育研究期刊(AERA)副主编、担任AERJ、LAI等5个学习科学领域权威杂志编委。受邀在20余个学术会议中作特邀报告,并受邀在西门子公司及多个公共组织中作特邀讲座、在慕尼黑卫视及《明镜在线》等多个报刊、无线电广播及杂志期刊中作访谈,影响力甚广。他也是知名专著《国际学习科学手册》的主编,论文荣获NASA虚拟设计中心颁发的 “最具实用性研究论文奖”、 期刊Learning and Instruction(教与学,SSCI)2007年至2011年“最高被引论文奖”等7个奖项,主持或参与十余个欧盟及德国政府资助项目,其中主持的研究项目“REASON-学术推理与论证”获得德国政府四百万欧元资助,参与主持的“STELLAR-持续的技术增强学习的大规模多学科研究”项目获得欧洲委员会490万欧元资助。
本次讲座以线上腾讯会议形式展开,并在公众号进行直播。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和教育技术系主办,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缪蓉副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和海内外其他高校的学习科学相关专业的230余位师生参与了讲座,另有更多观众通过直播进行了观看和互动。
图1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的讲座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Fischer教授简要介绍了学习科学的发展历史,随后介绍了学习科学中应用和教授的重要概念和方法,然后讲解了学习科学研究中的若干当前主题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未来可能的合作领域进行了研讨。
图2 Fischer教授在进行讲座
Fischer教授首先介绍了学习科学的根基、历史渊源、发展中的关键事件,并列举了相关的学术团体、期刊和会议,让讲座的参与者对学习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状有了基本的认识,并提供了学习科学最新进展的追踪途径。
随后,Fischer教授对学习科学教学项目的地理分布、相关学科、所教授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包括情境学习和认知、为学生基于真实问题的学习提供适应性支持的脚手架)进行了介绍。此外,他对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进行了讲解,并对现有课程中教授的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之后重点讲述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Design-based Research),包括其基本原则、与经典实验方法的区别,以及与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异同。
接着,Fischer教授重点介绍了学习科学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一些当前研究主题,如知识构建、基于模拟和游戏的学习、共享调节或教师控制面板。除此之外,Fischer教授还讨论了一些新出现的方法论和概念趋势。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中,Fischer教授就后续的合作领域、主题和形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形成性评估及学习的游戏与模拟、用于合作学习的适应性脚手架、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和实时分析等主题方向,并提议了实验室互访、联合指导博士论文、ISLS 会议上的座谈会等多种合作形式,为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后续合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本次讲座的听众在讲座进行过程中踊跃提问,Fischer教授认真细致地回答了各个问题,涉及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习科学研究者的定义、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对学习科学的影响、在职教师如何使用学习科学来改善教学及形成性评估的当前主题和未来方向、高阶思维能力、跨学科教育等等。在参会者意犹未尽的提问中,讲座进入了尾声,主持人缪蓉老师、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老师再次感谢了Fischer教授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3 Fischer教授回答观众提问
讲座的回放请前往微信视频号“PKU俊杰在线”查看。
【背景资料】
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s)是近三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促进有效地学习”。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开展长期性、前瞻性的学习科学基础研究,现任主任为闵维方教授,执行主任为尚俊杰长聘副教授。学习科学实验室成立以来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赫尔辛基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此次讲座将进一步促进北大学习科学实验室和慕尼黑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开展合作。